鉑族金屬主要包括鉑(Pt)、鈀(Pd)、銠(Rh)、鋨(Os)、銥(Ir)、釕(Ru)六種礦物。目前就鉑族金屬的選礦而言,工業(yè)上采用的主要是重選、浮選和它們的聯(lián)合選礦工藝,其中應(yīng)用最多的就是浮選作業(yè)。
一、重選選礦流程
鉑族金屬礦物密度都在7g/cm³以上,特別是自然金屬和金屬互化物都超過10g/cm³,常見的自然鉑、粗鉑礦、鋨銥礦還高達15-22g/cm³,不僅遠高于常見的脈石(一般密度為2.5-2.75g/cm³,少數(shù)可達4.3g/cm³),且高于常見的賤金屬礦物(一般密度為3.6-5.5g/cm³,僅個別礦物如方鉛礦為7.2-7.6g/cm³,但在鉑礦石中很少見)。因此,只要粒度較大(一般大于0.04mm),能夠單體分離就可以用重選方法加以富集。一般用于處理砂鉑礦和原礦中鉑族金屬粒度較大的鉑族金屬。對于一些鉑礦石,往往還輔以混汞或磁選工藝以提高精礦品位和回收率。
二、浮選選礦流程
鉑族礦物多具有疏水性而可附著在氣泡上,且現(xiàn)在開采的大多數(shù)資源中,細粒鉑族礦物通常都是銅、镲硫礦礦物共生,因此浮選已成為當今含鉑族礦物最重要,也是應(yīng)用最廣泛的選礦手段。但因鉑族礦物密度大,當粒度較大時,則輔以重選方法,即用重、浮聯(lián)合工藝才能更有效地全面回收。浮選目前主要用于處理硫化銅礦,使鉑族礦物和銅、鎳硫化物一并回收。鉑族金屬礦物的選別效果與磨礦細度、介質(zhì)酸度、藥劑種類及用量、工序安排等多種因素有關(guān)。通常都需要針對不同礦石的特點進行實驗,以確定合理工藝流程和技術(shù)條件。
三、重、浮聯(lián)合選礦流程
對于鉑族礦物粒度較大的礦石,采用重選和浮選聯(lián)合法,可充分利用二者的優(yōu)點,獲得較好的效果。南非呂斯騰堡鉑礦公司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用重-浮聯(lián)合法處理含鉑的氧化及硫化礦石,20世紀60年代所屬的瓦特威爾選廠在浮選后,用絨面溜槽重選,獲得“呂斯騰堡鉑礦物”(含鉑30%-35%,鈀4%-6%,金2%-3%,釕0.5%)和混合浮選精礦(含鉑族金屬110-150g/cm³,比例為:鉑63%,鈀24%,釕5.3%,銠3.9%,鋨3%,銥0.9%,鉑鈀的總回收率約90%。
以上內(nèi)容就是鉑族金屬礦物的選礦方法,更多鉑族金屬礦物的選礦技術(shù)或鉑族金屬礦物的選礦設(shè)備請咨詢昆明昆重礦山機械:13529439066
咨詢熱線
13529439066(同微信號)